实验教学

本科生课程“ 动物学实验 ”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22-07-18      作者:     来源:     浏览量:    分享到:


课程名称】动物学实验

课程类别】学科专业课程/必修课

课程英文名称Zoology Experimental Course

课程号0850031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 生物类 生态学

学分数2

适用年级£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学时数36

先修

课程负责人

黄原

教学团队教师

李金钢许升全、魏朝明马丽滨、赵洪峰、 刘念、李晓晨、

尤平、邰发道、李雪娟、朱筱佳、邵晨、刘洋,李钢

编写日期

2021  6  18

大纲执笔人

魏朝明、赵洪峰

大纲审阅人

黄原

一、课程目标(必备项,从知识、能力/思维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思政等方面列出,同时也请明确课程目标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1. 熟练掌握相关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独立规范地完成实验,撰写实验报告,实验绘图清晰规范。

2. 掌握各类群动物外部形态及内部解剖结构特点,理解体制、胚层、体腔、分节等重要概念;

3. 掌握动物分类的基本知识,系统了解各门动物在进化上所处的地位。

课程目标内容

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支撑度

L/M/H

熟练掌握相关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独立规范地完成实验,撰写实验报告,实验绘图清晰规范。

支撑毕业要求3,7,8

H

掌握各类群动物外部形态及内部解剖结构特点,理解体制、胚层、体腔、分节等重要概念

支撑毕业要求3,7,8

H

掌握动物分类的基本知识,系统了解各门动物在进化上所处的地位

支撑毕业要求3,7,8

H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明确各章节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和学时分配,明确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重难点请以※标注。混合式教学课程还需明确线上/线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本课程为实验实践课程,共36学时,12次实验(包括6次无脊椎动物学实验及6次脊椎动物学实验)。

(一)l显微镜的使用及观察草履虫(3学时)

【支撑的课程目标】

掌握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1、显微镜的构造包括机械系统、光学系统和光源系统。

2、显微镜的使用包括安放显微镜、调光、安放标本片、调焦和观察、显微镜的复原。

第二节  观察草履虫

1、草履虫的外部形态

2、草履虫临时装片的制作

3、草履虫的内部构造

4、草履虫的运动

5、草履虫食物泡的形成

6、大草履虫伸缩泡生理活动观察的观察

7、草履虫刺丝泡的发射

8、草履虫对酸刺激的反应

9、草履虫生殖的观察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实验,掌握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利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结构。

了解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生命世界是的地位,掌握动物学研究的方法、任务及目的;初步掌握动物分类的基本知识;了解动物科学研究的新动态。

【重难点】

利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

【解决重点、难点的教学方式方法】

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

【章节考核】

显微镜的使用过程。

(二)多孔、腔肠和扁形动物装片与浸制标本的观察(3学时)

【支撑的课程目标】

理解多孔、腔肠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显微镜下观察各类标本装片

主要包括海绵骨针装片、水螅过卵巢装片、薮枝螅装片、涡虫横切装片、涡虫消化道装片、日本血吸虫雌雄虫合抱装片、华枝睾吸虫装片、猪囊尾蚴装片、猪肉绦虫成熟节片。

第二节 示范标本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实验,理解多孔、腔肠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重难点】

理解多孔、腔肠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解决重点、难点的教学方式方法】

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

【章节考核】

显微镜观察多孔、腔肠和扁形动物门代表类群的主要特征。

(三)l蛔虫和环毛蚓的解剖与观察(3学时)

【支撑的课程目标】

理解假体腔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分类

第二节  观察蛔虫

1、外形

2、内部结构(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横切面玻片)

第三节  环毛蚓解剖和观察

1、外形

2、解剖

3、观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横切面玻片)

第四节  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

1、外形比较

2、消化系统比较

3、横切面比较(体壁、消化管、体腔)3、其他学说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实验,学习蠕形动物的一般解剖方法;通过环毛蚓的解剖与观察,了解环节动物门的基本特征;通过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了解环节动物的进步性特征,及动物形态、器官系统结构与机能逐渐演化发展和完善的进化过程;进一步熟悉线虫动物门、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重难点】

假体腔动物和真体腔动物的比较

【解决重点、难点的教学方式方法】

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等。

【章节考核】

假体腔和真体腔动物的特征及比较。

(四)l河蚌的解剖(3学时)

【支撑的课程目标】

了解软件动物的形态特征及机能。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和代表类群

第二节  河蚌的解剖

1、外形

2、解剖

3、观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实验,了解软体动物门的基础知识;学习并解剖河蚌。

【重难点】

理解软体动物适应性特征

【解决重点、难点的教学方式方法】

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

【章节考核】

软体动物河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五)l棉蝗和中国对虾的解剖 (3学时)

【支撑的课程目标】

掌握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棉蝗的解剖

1、材料和用品

2、棉蝗的外形

3、棉蝗的内部解剖与观察

第三节  对虾的解剖

1、对虾的外形

2、对虾的内部解剖与观察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实验,掌握以棉蝗和对虾的解剖,掌握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重难点】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解决重点、难点的教学方式方法】

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等。

【章节考核】

棉蝗的形态结构及功能特点。

(六)l昆虫分类及检索表的应用 (3学时)

【支撑的课程目标】

掌握昆虫分类及检索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昆虫形态

1、体壁、体色、体形、体向

2、昆虫的头部、胸部和腹部

第二节  昆虫分类基础知识

第三节  昆虫的分类系统

1、无翅亚纲、有翅亚纲

2、昆虫的演化趋势

3、检索表的应用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实验,掌握昆虫的形态结构;掌握昆虫分类基础知识;学会检索表的使用及编写依据。

【重难点】

1、掌握昆虫的形态结构特征※。

2、掌握昆虫分类基础知识。

【解决重点、难点的教学方式方法】

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等。

【章节考核】

将隶属10个目昆虫进行归类。


(七)实验七 脊索动物门各亚门代表动物的观察(3学时)

【支撑的课程目标】观察典型脊索动物的基本结构

【教学内容】在低倍镜下观察文昌鱼的整体装片,过咽横切面和过肠横切面装片,绘制构造图。观察海鞘的外形,掌握尾索动物亚门的特征。观察圆口纲七鳃鳗的外形,总结其适应半寄生生活的特征。

【教学要求】 能够区分和辩认文昌鱼身体的基本构造,掌握海鞘和七鳃鳗的外形和内部结构特点。

※】文昌鱼身体不同部位的基本构造

【解决重点、难点的教学方式方法】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比较教学法

【章节考核】 能够列出观察到的文昌鱼整体装片的各项特点,较为完整准确地绘制出文昌鱼过咽部、尾部的横切面构造图。


(八)实验八 鲤鱼的观察和解剖(3学时)

【支撑的课程目标】学习和掌握鱼类的解剖方法及其内部结构。

【教学内容】 观察鱼类的外形(身体分区、鳍、颌鳞片以及侧线等);测量体长,体重,头长等身体量度,剪去鱼体左侧体壁肌肉,暴露出内脏器官;对鲤鱼身体的结构进行分离并识别,识别鳃盖骨咽齿,鳃的构造,鳔的构造,心脏结构,肾的位置和结构,输尿管和膀胱的位置,生殖腺和生殖导管,消化道和肝胰脏(胆囊),脾的位置,测量消化道长度。

【教学要求】 能按正确步骤和方法解剖鲤鱼;能够认识各个系统和器官的形态和位置。

※】鲤鱼的解剖和内部结构的分离辨识

【解决重点、难点的教学方式方法】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比较教学法

【章节考核】能够较为完整准确地绘制出鱼类消化和排泄系统的示意图。


(九)实验九 牛蛙的观察和解剖(3学时)

【支撑的课程目标】学习和掌握两栖类的解剖方法及其内部结构,探讨结构差异和蛙类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的关系。

【教学内容】观察牛蛙的外形及干制骨骼系统标本;测量体重、体长、鼓膜直径等身体参数,打开胸腹腔,观察并分离内脏器官;识别骨骼肌肉,循环系统心脏组成,消化道肝脏胰脏,着生位置,鼻瓣、口咽腔,喉气管和肺的结构,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的联系,了解雌性和雄性生殖系统的差别,脊神经的组成和结构

【教学要求】能按正确步骤和方法解剖牛蛙;观察和认识牛蛙内部结构中各系统、各器官的形态和位置。

※】牛蛙的解剖和内部结构的分离辨识

【解决重点、难点的教学方式方法】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比较教学法

【章节考核】能够较为完整准确地绘制出蛙的泄殖系统示意图


(十)实验十 家鸽的观察和解剖(3学时)

【支撑的课程目标】学习和掌握家鸽的解剖方法及其内部结构;探讨结构差异和鸟类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的关系。

【教学内容】观察家鸽的外部形态,骨骼系统干制标本;测量体长,翼长,嘴峰长,跗蹠长和尾长, 切开腹部皮肤,沿龙骨突起两侧切断胸大肌,胸小肌,并牵引它们,观察它们的作用;打开胸腔,腹腔,观察内脏构造并进行分离;气管,鸣管和支气管,气囊和肺的结构,识别消化道道的各部分组成(食道,嗉囊,腺胃,肌胃,小肠,盲肠,直肠心脏的解剖和动脉弓的识别,生殖腺和生殖导管位置和结构(雌性和雄性生殖系统的比较,肾的形状、位置和输尿管的结构,颈椎、综荐骨和尾综骨的结构前肢骨骼的结构(腕掌指骨,桡尺骨,肱骨后肢骨骼的结构趾骨,跗蹠骨,胫跗骨和股骨),头骨的组成和脑的组成。

【教学要求】能按正确步骤和方法解剖家鸽,观察和认识鸽子的内部结构及与飞行相适应的特征。

※】家鸽的解剖和内部结构的分离辨识

【解决重点、难点的教学方式方法】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比较教学法

【章节考核】能够较为完整准确地绘制出家鸽的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图。


(十一)实验十一 家兔的观察和解剖(3学时)

【支撑的课程目标】学习和掌握家兔的正确解剖方法;观察认识家兔内部结构。

【教学内容】观察家兔的外部形态、骨骼系统标本;测量体长、足长、耳长等参数,打开家兔胸、腹腔,暴露出内脏器官;仔细分离消化道(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识别消化腺肝、胰颌下腺,识别家兔的齿式次生硬腭和肌肉软腭以及会厌, 颈椎的组成和椎体类型,的位置和功能后肾的位置,外生殖器的雌雄差异和生殖系统的内部结构。

【教学要求】能按正确步骤和方法解剖家兔,观察和认识家兔的内部结构及哺乳动物的进步性特征。

※】家兔的解剖和内部结构的分离辨识

【解决重点、难点的教学方式方法】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比较教学法

【章节考核】准确地写出家兔的齿式,能够较为完整准确地绘制出家兔的消化系统图。


(十二)实验十二 脊椎动物分类(3学时)

【支撑的课程目标】认识脊椎动物各大类群常见种,并掌握各类群的分类依据。

【教学内容】检索各个种的系统分类位置后编制课堂用标本检索表

【教学要求】学会使用检索表;掌握脊椎动物各纲的主要分类特征;学会编制常用检索表。

※】分类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

【解决重点、难点的教学方式方法】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比较教学法

【章节考核】能够认识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的常见种类姿势标本或浸渍标本;掌握脊椎动物各纲的主要分类特征;学会编制常用检索表。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体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本实验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选用具有代表性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观察,学习显微镜使用及相关解剖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外,结合多媒体教学实验操作视频资料,使学生更直观的学习实验技能。

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说明本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体现OBE理念,即对课程目标达成度的体现,尤其是要重视过程性评价(混合式教学课程须含线上教学过程评价和线下教学过程评价),清晰说明过程性评价的比例、评价内容与标准、实施方式,能综合考评学生学习本门课程后获得的各方面素质能力等)

动物学实验课程考核方式为各次实验考察的汇总(具体如下表)


评价方式

及所占比例

评价内容及标准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

实施方式

评价方式1

100%

显微镜使用及生物绘图

支撑课程目标1,2,3

课堂操作,实验报告

各动物类群的解剖及观察

支撑课程目标1,2,3

课堂操作,实验报告

动物分类及检索表的使用

支撑课程目标1,2,3

课堂操作,实验报告

评价方式2

**%










评价方式3

**%











五、教材、参考书目及其他学习资源

1. 选用教材(如果没有教材则填写“无”,如有教材请填写下表)

教材名称

动物学实验

ISBN号

编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是否

马工程

教材

备注

9787040455595

贺秉军,赵忠芳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


2. 主要参考书目

动物学实验(第2版), 白庆笙, 王英永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其它学习资源(请在此说明可以为学生提供参考书目之外的何种课程学习资源;还有哪些资源将用于本门课程的教学与学习等,如Bb平台资源,其它网络课程等)

网络学习、相关视频操作等可作为学生动物学实验实践课程教学的辅助资源。

六、课程学习建议(请在此说明对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建议)

动物学实验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观察装片及标本过程中,需注意规范操作。实践课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绘图、显微镜使用等。